法院判决泰国山寨方撤销侵权商标、停用相关标识,并赔偿瑞幸累计超4600万泰铢(约合人民币1000万元)。
这场跨国维权战役的胜利,不仅是中国品牌海外维权的里程碑,更揭示了全球化竞争中企业知识产权布局的深层逻辑。
2022年初,一名中国游客在泰国发现“瑞幸咖啡”门店,门店装潢、咖啡杯设计与国内如出一辙,唯独品牌标志的鹿头从向右变为向左。
同年8月,瑞幸官方发布声明,明确否认在泰国开设门店,直指其为“泰假瑞幸”。
实际上,瑞幸的维权之路早在2021年就已开始。
当时瑞幸计划进军泰国市场,却发现本土企业泰国皇家50R集团(下称“50R”)已于2020年抢先注册“Luckin Coffee”商标及鹿头标识。
2022年11月,瑞幸一审胜诉,但50R集团利用泰国司法程序提起上诉。
至2023年12月,案件出现戏剧性反转:泰国法院二审判决瑞幸败诉,50R集团甚至反诉瑞幸索赔100亿泰铢(约20亿元人民币),声称其“恶意打压”导致经营损失。
面对不利局面,瑞幸联合泰国知名律所提交大量证据证明50R集团的“恶意抢注”行为:包括商标设计的高度模仿、品牌矩阵的山寨模式(旗下还仿冒奈雪、农夫山泉等中国品牌),以及利用皇室背景干扰司法等。
2025年2月,泰国法院终审认定瑞幸拥有商标“在先权利”,判定50R集团侵权事实成立,需支付高额赔偿并永久停用相关标识。
50R集团正是利用这一漏洞,通过抢先注册构筑了商标壁垒。
这种本土资源优势,使其在前期诉讼中占据优势,甚至能反向发起天价索赔。
跨国企业若缺乏对当地司法实践的深度调研,极易陷入被动。
瑞幸此案耗时四年,经历多轮诉讼,律师费与举证成本不低。
山寨门店在泰国扩张,会稀释了瑞幸的品牌价值,甚至被误认,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。
品牌出海,你准备好“盔甲”了吗?